一、 基本信息
张彤进,中共党员,经济学博士,副教授,硕士生导师。天津市“131”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入选人。讲授《金融学》、《公司金融》、《固定收益证券》、《证券投资实务》等课程。目前在《世界经济》、《财贸经济》、《The Singapore Economic Review》、《China Finance and Economic Review》等著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。其中,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1篇;出版著作1部,参与著作3部;主持在研国家自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,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1项、局级课题1项;参加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(第二参与人)、省部级及局级项目10余项、横向课题2项。获第十一届上海青年经济学者论坛二等奖。《上海财经大学学报》、《The Singapore Economic Review》等期刊匿名审稿人。
二、 研究方向
劳动经济学、发展经济学,收入分配与精准扶贫,普惠金融发展
三、 代表性论著
[1]数字普惠金融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了吗?——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检验[J].经济问题,2021(09):31-39.
[2]收入差距对城镇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研究——以京津冀地区为例[J].经济师,2021(08):8-9+12.
[3]机会不平等与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[J].世界经济,2021,44(05):203-228.
[4]机会不均等、社会资本与农民主观幸福感——基于CGSS数据的实证分析[J].上海财经大学学报,2020,22(05):94-108.
[5]我国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地区差异[J].江苏社会科学,2020(03):111-120.
[6]中国收入差距中的机会不均等[J].财贸经济,2020,41(04):66-81.
[7]家庭金融市场参与能改善教育的代际流动性吗?[J].经济评论,2019(03):74-88.
[8]P2P网络小额贷款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识别——基于Logit模型的实证研究[J].时代金融,2019(11):12-13+26.
[9].精准扶贫视域下农村电商扶贫路径及对策研究——以阿里巴巴农村淘宝为例[J].华北金融,2018(12):64-67+80.
[10]包容性金融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——基于中国内地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[J].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,2017(05):90-101.
[11]包容性金融发展与劳动收入份额的关系: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[J].南开经济研究,2016(03):90-105.
[12]包容性金融发展的城乡收入分配效应研究——基于产业结构升级的视角[J].山西财经大学学报,2016,38(06):28-40.
[13]中国包容性金融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研究[D].天津财经大学,2016.
[14]包容性金融发展与个人职业选择及收入变动:理论与经验研究[J].金融经济学研究,2015,30(05):16-28.
[15]专用设备制造业创新驱动系统的协同度研究[J].中国科技论坛,2015(08):65-70.
[16]移动支付能够有效促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吗?——基于肯尼亚M-PESA的探讨[J].农村经济,2015(05):123-129.
[17]“研发中学”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——基于PSTR的修正模型[J].经济问题,2015(03):71-75.
[18]我国农村包容性金融体系与移动支付:一个战略框架[J].北方金融,2014(11):24-26.
[19]中国信贷规模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差异——基于东部和中西部面板数据的检验和分析[J].山西财经大学学报,2013,35(S2):23.
[20]未观测金融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分析[J].北京工商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3,28(02):95-102.
[21] Poverty Reduction in China and India: A Comparative Study, The Singapore Economic Review,2020.65(12): 95-115.
[22] Opportunity Inequality in Income Gap of China-A Decomposition Based on Regression Equation, China Finance and Economic Review,2020
四、 科研项目
1. 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“‘走向共同富裕’:中国机会不平等的指标估算、决定因素与对策研究”
2. 主持完成天津市社科规划课题青年项目“促进天津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支持政策研究”
3. 主持完成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“包容性发展视角下城镇化减缓贫困的作用机制与实施路径研究”
4. 参加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“包容性金融发展减缓农村人口贫困的作用机制及政策选择研究”